热烈祝贺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网站上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企业形象

创新研发新品 聚焦国际领先打造全球最具价值的玻纤及复合材料企业

--专访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3/30 1:33:23    浏览次数:3480    

近些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规模扩大,已成为全球玻璃纤维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受制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特点,虽然国内玻璃纤维企业数量不少,但占据中高端市场、规模大的主要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前3家的产能占比接近2/3,身处长江之滨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龙头企业之一,其国内行业产能占比达到17%、全球市场占比约11%。

相较于相关中小企业,以重庆国际复合材料为代表的中国玻璃纤维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其产能和资本优势,更在新材料运用、新品研发上跑出“一骑绝尘”之势,市场影响力更已走出国门。

3月初,春暖花开,阳光明媚,记者随同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有关领导应约走进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参访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PIC”),观现代化车间生产线,看产品展示介绍,并与企业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

领先起步  制造技术稳步提升

CPIC的前身是成立于1971年的重庆玻璃纤维厂,早期主要生产保温、隔热的玻璃棉,1986年,其从日本引进玻璃纤维生产线。这是国内首条采用直接熔融法生产的玻璃纤维生产线,不仅仅帮助重庆玻纤完成了硬件技术的积累和上台阶,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重庆玻璃纤维乃至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翻开发展的新篇章。

要想在玻璃纤维行业全面快速发展,必须要实现“硬件、软件”(“硬件”是指窑炉、玻纤拉丝成型等技术,“软件”是指以及浸润剂界面处理技术)的同步提升。出于这样的考虑,1991年,重庆玻璃纤维厂出资70%成立了合资企业——CPIC,致力攻克玻璃纤维的界面处理技术及关键原材料和产品应用拓展的软技术。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公司致力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技术的研究,并在提升玻璃纤维性能、稳定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突破,先后开发出环氧乳液、聚酯乳液、PVAc乳液等。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也历炼了CPIC人吃苦耐劳、勤劳务实的工作风格,塑造起“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氛围。

1999年,CPIC被云天化集团收购,进一步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的后顾之忧。进入新世纪的前10年,CPIC充分运用前期积累发展优势大踏步迈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吸引了中东阿曼提管道公司、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入股,生产规模从7500吨提升到50万吨。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得到极大丰富,进而顺利布局电力绝缘、工程塑料、风电叶片、电子细纱等新型市场,融入技术的高质量产品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与海外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这是CPIC高速发展的10年,其企业文化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形成“融合、创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炽心千百炼,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

高速发展  走出国门布局全球

当时间来到2011年时,CPIC迎来了企业发展历史性的转折——成功收购巴西公司;2013年,又成功控股中东巴林的AFG。CPIC由一家国有企业成长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

回头再看CPIC走向国际化的历程,有其必然性,更得益于其对“危机”的积极应对。

必然性,源自CPIC早期发展中形成的“坚持走技术路线、注重产品差异化、坚持客户至上”的信念,坚守这一信念在服务中找机会、拓市场,当好全球性客户的供应商,然后再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性企业。

CPIC拥有ECT、TM、TM+等多项发明和实用专利,主要产品通过了德国船级社(GL)、英国劳氏(LR)、美国FDA认证。在开启海外收购之前,CPIC的产品已经畅销亚洲、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运用于风力发电、电子、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城市建筑、室内装饰等领域。21世纪前10年,其产品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65-70%之间,与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杜邦、BASF、DSM、GE塑料、住友化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这样说,产品定位中高端、成为全球性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为CPIC的国际化之路作好了铺垫。

而促使CPIC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却是金融危机。CPIC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危机之后,欧洲以及亚洲部分国家针对中国玻璃纤维发起了“双反”,其中,欧洲的“双反”税高达36%,给中国玻璃纤维出口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而上抢抓发展主动权。2011年起,CPIC通过一系列兼收并购,形成了国内、国外同步的产能布局。与此同时,CPIC一方面积极布局核心知识产权,深研管理全球化课题,建立起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中国香港、北美等国际市场营销公司、注册国际商标、完善品质管理等,打造“CPIC”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时至今日,CPIC已有重庆、珠海、常州以及巴西、巴林等5大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玻纤年产能已突破90万吨,玻纤细纱布产能达到2亿米,生产规模居全国全球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知名玻璃纤维生产、服务供应商。

转型升级  拓展下游做大做强

有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前端产品产能集中度较高,后端初加工与深加工集中度较低,市场分散。玻璃纤维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表现为:从行业前端产品业务延伸至后端业务,向应用终端延伸、提升附加值;或从后端产品业务适当延伸至前端产品业务,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对于未来的市场竞争和开拓,CPIC在前端产品研发、技术和产能均领先的基础上,针对清洁能源、轻量化汽车、建筑节能等领域用复合材料,选择向下游产业进军。针对“风火同价”和超长叶片持续发展的趋势,公司开发的高性能拉挤板材得到多家叶片厂家的高度认可,产品已在70至90米长的叶片上得到了应用。技术创新和高性能的材料促进了清洁能源、轻量化汽车的发展,未来还将在节能建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如国家重点支持的风力发电,1万吨高模玻璃纤维可以开发出1GW的风电,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0亿度,相当于66万吨煤发的电,差不多可以减排200万吨的二氧化碳。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CPIC生产经营业绩呈阶梯型增长,员工收入及劳动效率大幅提升,公司战略举措逐项落地,创新研发实力进步明显。2020年,CPIC实现了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经营业绩的逆势大幅增长,并与保荐机构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3月18日,CPIC长寿新材料研发基地H04线成功点火。该基地是CPIC加快推进研发技术水平提升、实现下游高端产品开发与应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细分产品看,CPIC也已经为向下游产业拓展打好了基础:风电用高模量玻璃纤维产能、高性能工程塑料用短切纤维和超细电子级细纱产能、电力绝缘、汽车用工程塑料、风电叶片等中高端领域中,CPIC的市场占比均占据了较强的比较优势。CPIC向下游拓展的目标也已锁定太阳能及风电等环保用材、中高端品牌汽车、建筑节能、智能家居产品等。

与此同时,CPIC坚持“人才是企业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强企”及“人才国际”战略,聚焦人才培养和管理、不断优化部门组织架构和员工队伍架构,并与国内多所大学和高职院校联合搭建平台,为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CPIC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CPIC相关负责人表示,CPIC将继续围绕“打造最具价值的玻纤及复合材料提供商”的战略愿景,紧抓风能、太阳能、节能建筑、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机遇,重点发展高强、高模量等高端玻纤产品以及车用复合材料及环保过滤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新闻链接: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系国有控股的大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各个生产基地共拥有14条生产线。重庆总部及长寿基地现有员工3100人,其中研发、工程技术人员425人,占员工总数的13%。公司2019年荣获国家发改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公司牵头研发的“高性能特种玻璃纤维及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市政府表彰。

友情链接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68号协信星光天地4幢11层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方式:023-60391658 (秘书长)  023-60315380(行政综合部)
COPYRIGHT © 2014-2015 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 

备案号:渝ICP备1400492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