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网站上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信息  >  行业分析

人民日报发表干勇院士署名文章:加快实现材料技术突破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2/8 10:23:41    浏览次数:3961    

2021年2月3日,《人民日报》在第18版刊载两篇新材料的文章:一篇是记者刘志强、丁怡婷写的《研发生产关键基础材料,可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做强材料“口粮”端稳工业“饭碗”》,记者调研了“十三五期间”新材料在光伏、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产业打破发展瓶颈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另一篇是干勇院士的署名文章,《加快实现材料技术突破(观象台)》。

干勇院士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这个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是2017年成立的,由48位材料行业著名专家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5人。2016年,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马凯副总理任组长。领导小组聘请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

最近一段时间,以往不温不火的新材料行业不断成为主流媒体的热点,各地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研究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难道新材料行业的春天要来了

新材料的春天不敢奢望,但出现那么一个小阳春还是有可能的。一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突破封锁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新材料技术来支撑”,干勇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战略转型期,为我国新材料大力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投入到新材料研发这种高投入、长周期的投资就会增大,培育出新材料产品的概率就会增大。《“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发展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明确部署,未来5年必将是新材料大变革、大发展的5年。

=====以下是干勇院士的原文=====
加快实现材料技术突破(观象台)干 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2月3日 第18版)

展望未来,我们要围绕精品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力度,加快创新步伐。

关键基础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石,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具有量大面广、一材多用的特征,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已形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材料产业体系,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金属、水泥、玻璃、化学纤维、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等百余种材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半导体照明材料、光伏材料、高磁感取向硅钢及一些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基础材料特别是新材料的发展进步,为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对上下游产业形成了有力推动。比如超级钢、电解铝、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全氟离子膜、聚烯烃催化剂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如,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

材料技术突破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积极组织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推动传统材料提升和新材料开发。我国还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材料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代代材料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为材料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举个例子,在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铝合金方面,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立项支持,经过60多年研发,已具备第三代航空铝合金的批量生产和应用能力,研发出第四代航空铝合金,还正在布局第五代7000系高强高韧铝合金的研制,这些都为制造国产大飞机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要围绕精品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力度,加快创新步伐。一方面,要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材料核心技术瓶颈。比如,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向全球提供60%以上的普通医用耗材,但高端金属、高分子材料等的专门供应商却很少。只有实现高端材料核心技术的群体突破,才能提升整个材料产业的质量效益。另一方面,要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材料行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幅缩减材料研发的周期和成本。

发展关键基础材料,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从顶层设计上看,要制定完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应用示范、进出口等方面政策。从行业秩序上看,要严控低端产品产能,加大高端产品比重,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自主创新上看,要集聚资源、形成合力,使我国数量庞大的材料企业、众多高校的材料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资源联合起来协同创新。此外,还可选取基础好的优势地区,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若干新材料“硅谷”。

万丈高楼平地起,产业需要强根基。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立足材料这一工业基础领域,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场攻坚战。

友情链接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68号协信星光天地4幢11层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方式:023-60391658 (秘书长)  023-60315380(行政综合部)
COPYRIGHT © 2014-2015 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 

备案号:渝ICP备1400492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708号